首页 >> 地方之窗 -> 正文

这是全新的2015--记南京一场普通的乒乓球比赛

2015-03-25 12:17:00

  2015年的第一天,一场别开生面的乒乓球比赛在南京奥体中心举行(详见本报7版)。从比赛的关注度来说,这算不上是什么高级别的赛事,就只是一场普通的群众性活动;从活动的影响力来说,首次举办的这项活动,辐射范围仅仅只是南京及周边地区的乒乓球爱好者,其影响力远远不如传统的元旦迎新长跑等活动。但是,也正是这样一场看似并不起眼的活动,在江苏体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却让人看出了一些不一样的门道。

  互动,门槛其实没有那么高

  在前不久省政府召开的全省体育改革发展座谈会上,省体育局局长陈刚在代表省体育局发言时提到,我省要“加大体育竞赛改革力度,采取专业与业余并举、明星与大众互动等措施,推动体育竞赛大众化发展”。而新年的这次乒乓球活动就恰好就做出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长期以来,省专业队“高高在上”,这是一般群众心里的普遍认识。能够和专业队的队员们切磋,对于民间的业余体育爱好者来说是一种梦寐以求的待遇。但用江苏省乒乓球队总教练靳鲁芳的话来说,其实专业队也十分希望能够和民间的业余高手们互动起来,因为这样的互动,不仅仅是为业余爱好者揭开了专业队的神秘面纱,专业队也同样能够从中获益。

  “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关起门来训练已经不是培养优秀球员的路子了。我们总说乒乓球要走向社会,因为这样不仅能够让我们的队员增强实战经验,提高比赛中的应变、适应和判断能力。而且,社会上也不乏高水平的乒乓球爱好者,他们打球老道、变化多,和他们对战能够很好的提高我们小队员的实战能力和水平。”靳鲁芳说,仅仅只是这一次的活动比赛,已经让专业队的小队员们收获了不少。而省乒乓球队也开始考虑,要在将来把这样的对抗延续下去,甚至是把这种对抗办成专业队的固定训练项目之一,把民间的高手请进训练场,让乒乓球真正的融入社会当中。

  当然,互动的形式其实远不止比赛这一种。据记者了解,目前江苏省乒乓球协会已经在全省挂牌了48家乒乓球少儿培训基地。就和足球进校园一样,乒乓球的推广在我省也正在采取同样的推广措施。“这些培训基地都在学校里。虽然对于基地的挂牌我们有着一定的要求,但是这对于推广乒乓球有着太多的益处。‘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这就是我们的想法。”省乒乓球协会秘书长李一冰说。

  办赛,社会力量其实充满热情

  2014年,国务院一纸《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为我国体育改革发展拉开了大幕。对此,作为赛事的发起者之一,省体育产业指导中心书记潘时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体育改革的核心就是要理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广泛调动机关、社团、企业等各方力量,打通“民进体”和“体进民”的双向通道。“所以,这次赛事活动的举办,从一开始就是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主管部门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应该说,赛事本身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据记者了解,此次乒乓球活动的举办,最初就是构想就是源于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的一个构想(详见本报7版)。而在省体育产业指导中心的牵线搭桥下,江苏省乒乓球协会、江苏省发展体育基金会和南京边城体育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办方,南京海荣乒乓球俱乐部作为承办方,清一色的社会力量最终打造了这样一场不同于以往的全新赛事。而在赛事成功举办之后,记者也从省体育产业指导中心了解到,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未来政府部门还将进一步加大对相关赛事的支持力度,对于参与办赛的社会力量的扶持力度也将继续加大。以后类似此次乒乓球赛事这样的活动,其办赛频度还将提高、参与的项目也将增多。

  “对于企业来说,不是没有参与办这种赛事的热情。但是以前我们想像现在这样参与,难度还是比较大的。现在不同了,我们参与进来很方便,就像这次我们邀请省队队员、邀请专业的裁判员都得到了支持。更重要的是,现在我们参与进来不仅仅只是掏钱办赛,而且这还有利于我们经营球馆、经营俱乐部,何乐不为呢?”在本次活动承办方南京海荣乒乓球俱乐部老总徐建荣看来,如今他的俱乐部办这种比赛,可以把专业队队员请到俱乐部的球馆来,这在以往是比较难实现的。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助力,类似这次活动这样的业余赛事才算是真正的走进了群众、走进了社会。

  同样,省乒乓球协会秘书长李一冰也表示,“近年来省乒乓球协会工作的重点就是服务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这次的活动,可以说是真正形成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形成互动,为我们进一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乒乓球运动做出了一次非常好的尝试。”(江苏省乒乓球协会)

来源:
责任编辑: 寿天峰